天人合一  地物相生    土承天下  木撑苍穹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概况>>学院新闻>>正文
“追寻伟人游学道路,厚植爱党报国情怀”
2021-09-05 16:19  

--yl23455永利官网暑期“三下乡”小分队社会实践掠影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10年前,17岁的毛泽东怀揣救国救民梦想,毅然决然走出韶山冲踏上了东山求学之路,开启了一代伟人献身人民幸福、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富强的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

值此建党100年之际,yl23455永利官网“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精心组织策划了一场具有十分特殊意义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追寻伟人游学道路,厚植爱党报国情怀”,旨在通过实地走访、追寻伟人游学历程,缅怀先辈丰功伟绩,传承革命红色基因,了解乡村振兴“山乡巨变”,厚植爱党报国情怀,砥砺奋进成长成才!

2021年9月4日,随着在益阳市丰堆仑革命旧址、周立波故居的暑期实践活动顺利开展,yl23455永利官网“三下乡”小分队“追寻伟人游学道路,厚植爱党报国情怀”社会实践活动圆满收官。

根据活动《方案》安排,小分队围绕“追寻伟人游学道路,厚植爱党报国情怀”主题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分为“追寻伟人游学足迹”“缅怀先辈丰功伟绩”“感受祖国‘山乡巨变’”三个部分并分三个阶段渐次开展。通过沿着青年毛泽东在湖南游学的部分足迹,穿越历史时空,见证并感悟一代伟人的报国之志、为民之情、意志之坚、探索之艰,沿途实地感受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巨大成就,从而秉持弘扬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化为成长成才、报效祖国的坚实力量与实际行动!

第一阶段,追寻伟人游学足迹。7月13日上午8点,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全体成员在学校南门举行了简单的“追寻伟人游学道路,厚植爱党报国情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小分队8名队员在指导老师带领下,13-15日先后以毛泽东故居韶山为起点,以岳麓山为中心,辐射周边几个点,实地探寻、走访、察看韶山--湘乡市东山学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岳麓山--橘子洲头--长沙县杨开慧故居等。在每一个点,队员们或仔细察看、或倾心聆听、或互动交流,亲切感受青年毛泽东求知、立志、爱国的人生取向弥久恒新,了解群众疾苦,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弥足珍贵。

图1:出征仪式上指导老师作动员

图2:追寻伟人游学足迹

第二阶段,缅怀先辈丰功伟绩。从7月16日--8月26日,团队分小组开展集中研讨,汇总、交流、分享、总结并撰写前期实地走访青年毛泽东游学、生活、成长、奋斗过的红色基地,参观过的革命遗迹、遗物和与相关人员采访交流等情况的心得体会、制作短视频;对青年毛泽东的书信进行了汇编,对杨开慧手稿进行了整理,将《湘江评论》里毛泽东发表的文章翻译成简体字并整理成册。体悟革命先辈追求真理、坚守信仰的生动事迹,从伟人追求真理、矢志为民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红色基因流淌在血脉中。

第三阶段,感受祖国“山乡巨变”。9月4日,小分队前往益阳市丰堆仑革命旧址、周立波故居参观考察,边走边看边想边做,立足于团队成员所学专业,贴近沿途学校、农村、街道等社会服务需要,开展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如基于“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宣讲、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科技咨询、疫情防控等),尤其是在《山乡巨变》作者、著名作家周立波故居--赫山区邓石桥清溪村,实地感受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欣欣向荣与巨大成就,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信念,增强在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三高四新”战略中勇于担当,在实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中推进新时代的“山乡巨变”的思想行动自觉。

今年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在克服疫情反弹的严峻情势下,顺利完成了预期的“五个一”目标(每个点一个主题实践活动;每天一篇活动日志;拍摄一个活动微视频;每人一篇活动总结与报告;团队提交一篇高质量社会实践活动报告)。队员们重走了青年毛泽东在湖南游学的部分足迹和红色基地,进一步了解到青年毛泽东在艰苦岁月求学之路,从伟人探寻并献身救国救民、追求真理、忠于人民的心路历程中,更加坚定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自觉,更加厚植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更加明确了专业学习与成长成才的目标方向,更加强化了接力奋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长征的坚实力量!

据悉,在本次暑假游学活动结束后,队员们将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会”社团分享游学心得,并会在yl23455永利官网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团学会干部中宣讲本次游学所获。

附录:

1.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韶山游学心得体会)

2.公诚勤俭探新制,不畏艰险求新知(东山学校游学心得体会)

3.若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湖南第一师范游学心得体会)

4.知行统一于己身,实事求是以立人(岳麓书院游学心得体会)

5.缅怀先烈追过往,牢筑信念勇担当(杨开慧故居游学心得体会)

6.寻天地英雄,访山乡巨变(丰堆仑遗址与周立波故居心得体会)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韶山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也是他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是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在韶山,毛泽东接受了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在离开韶山前往湘乡求学前一首“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表达了他冲出偏远闭塞的韶山,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强烈渴望。

 

公诚勤俭探新制,不畏艰险求新知

东山学校最早命名为东山精舍,东山精舍是湖南创办新式学堂的先锋,是新式教育制度最初尝试的硕果。作为近代教育体制下的一份子,东山学堂开创了湖南新式教育的先锋,在历经百年的发展之后,敢为人先的东山人正豪情满怀地朝着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国家级示范性中学迈进,不断改革创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

1910年青年毛泽东毅然决然的走出了韶山冲,去往他的第一个落脚点——湘乡东山学堂。青年毛泽东在此接触到了外界的知识,那些他从未接触过的知识,这些都为毛泽东打开了一扇认知中国与世界的全新窗口,加速了他思想上的转变。

 

若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被誉为“千年学府,百年师范”,中国近代史上诸多仁人志士在此藏修、学习。如今的第一师范旧址里仍存多处毛泽东青年时期革命活动纪念地,各纪念地都独具特色、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历史。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习工作了八年之久,在这里,他潜心学习吸收大量的知识与时俱进,提出了著名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观点,认为体育锻炼对于自身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并身体力行经常与同学一起昼游湘江登橘子洲头,夜爬岳麓山慨时事于怀,让体育锻炼真正融入到生活当中。

 

知行统一于己身,实事求是以立人

岳麓书院作为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四大书院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牌匾上“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凝聚着智慧的结晶。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湖南考察,专程来到岳麓书院,提出了“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策源地”的重要论述。

毛泽东与岳麓书院的渊源也颇为深厚。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和蔡和森等一批追求进步的青年学生齐聚在湖南岳麓山下成立了新民学会。起初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后来发展为“改造中国与世界”,会员是一批关注国家和民族命运,热心追求新思想和新生活的进步青年,他们领导和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民主革命实践活动: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领导湖南五四运动、成功驱逐军阀张敬尧、创办《湘江评论》和文化书社,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进程。岳麓书院承载的历史文化需要当代青年传承发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内在的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我们将牢记“品学兼修,知行统一”的校训,做到知行统一于己身,实事求是以立人,坚定不移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缅怀先烈追过往,牢筑信念勇担当

杨开慧故居复原陈设了杨开慧住房、杨昌济夫妇住房以及毛泽东、杨展等的住房。1980年修缮时,在墙缝中发现有杨开慧1928年在家居住时所写手稿信札多件。队员们穿过一条条廊道,从感人肺腑的书信中丰满杨开慧形象,追忆她作为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和崇高风尚。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是1957年毛泽东为纪念杨开慧写的诗句。杨开慧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女党员之一,她不仅仅是毛泽东亲爱的夫人,更是他亲密的战友,一直积极协助毛泽东展开农民运动,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0年,杨开慧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逼问,她誓死严守党的秘密,面对敌人的威胁,坚定地喊出“牺牲我小,成功我大”的誓言。最后于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年仅29岁。杨开慧所表现出来的威严气概和无畏坚韧的信念正是她为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基石与根源。

 

三高四新开新局,山乡巨变焕新颜

益阳,从古至今不乏为实现伟大理想而奋斗的先驱,丰堆仑革命遗址即是烈士们的著名归属地之一,在这里诞生了益阳第一面党旗。平淡的木屋、斑驳的桌椅、染血的衣裳、鲜艳的红旗,无一不彰显着早期革命者为挽救人民和实现远大理想,虽洒尽碧血仍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热情。“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红色岁月已然随着时间远逝,但灵魂不朽,精神永驻。丰堆仑的红色革命精神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或者一座城市的记忆,更留存于我们心里,流淌于血液之中。

一座木质建构、青瓦屋顶的三合院便是著名革命文学家周立波的故居,1908年8月9日一声婴儿的啼声在这座农舍里传出,身为乡村教师的主人家周仙梯为儿子取名为周绍仪,字凤翔,后又名周奉悟。身处变革年代,周奉悟的思想追求进步、革命热情高涨,走上了革命文学的道路,从用英语“自由”(Liberty)的译音“立波”作笔名中可见一斑。在1955年到1957年,周立波回归家乡,感叹家乡的变化着笔写下了长篇巨著《山乡巨变》。如今的周立波故乡已在新农村的建设中赢得“山乡巨变第一村”的美誉,周立波故居翻新如旧,实践团队成员分别到复原陈列、周立波生平事迹展览、周立波文学研究室参观,从中体会周立波在文学创作与革命道路上的艰苦奋斗。

 

关闭窗口
Baidu
sogou